两家发放山寨职业资格证书的网站被查处关停
本报讯(记者王维砚)“不限学历专业,发放1500元可以直接报考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资格”“线上培训、山寨考试,职业资格证书站被考前发押题密卷,查处考试通过率98%”“持证上岗,关停年薪15万~50万元”……有的发放培训机构打着“职业资格”的幌子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夸大证书“含金量”误导求职者的山寨不法行为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日前,职业资格证书站被两家打着“职业资格”幌子发放“山寨证书”牟利的查处网站被查处关停。
记者从人社部获悉,关停这两家被关停的发放网站,一家冒用“中国人事考试网”网站名称和单位标识,山寨故意混淆概念、职业资格证书站被误导社会;另一家名为“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查处在网页标注“工信部已备案”“官方认证”等欺骗性字样。关停
今年3月,人社部、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进行网络治理。治理范围和内容包括:违规使用有关字样和标识,虚假或夸大宣传,违规培训、违规收费,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炒作和涉嫌欺骗欺诈等其他违法违规情况。
据悉,我国职业资格实行清单式管理。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包含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项(准入类33项,水平评价类26项),技能人员13项。目录内的职业资格均明确了实施部门或单位,证书可通过中国人事考试网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官方网站进行查询。任何机构或者单位不得再自行设置实施职业资格。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认为,我国在新职业、新工种领域,相关的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相对滞后,缺少官方认可的备案机构满足劳动者“自我增值”需求,让一些机构有了“可乘之机”。
“一般来说,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王霆建议,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真正提升职业证书的“含金量”,让市场去验“证”。
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将研究建立常态化打假工作机制,维护考生和求职者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醒广大从业人员自觉抵制“山寨证书”。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对核污水排海的反对立场没有改变
- 腾讯控股回购股份111万股,耗资约3.51亿港元
- 围绕100个细分行业支持300个公共服务平台 政策力促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 海南三亚昨日新增417例确诊病例 新增814例无症状感染者
- 更便利!河南9城市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
- 招银理财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增三成,预计年底风险准备金可达整改要求
- 德国暂获喘息之机 莱茵河水位下周将涨至更易通航水平
- 原油简评: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降幅超预期 欧美原油期货四个交易日以来首次收涨
- 暴雪网易“分手”殃及游戏玩家,主播、代练被迫转行?
- 二季度游戏收入425亿同比微降 腾讯勒紧裤腰带:未来会进一步优化员工人数和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