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困境下更需理解和信任
我们正处于全球化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时代,一切都被新的化困和信挑战所打乱。当下,境下世界稳定在很大程度上被两大挑战削弱:一是更需疫情,二是理解在欧洲中心的战争的回归。
我们都在捍卫全球一体化,全球创造真正相互依存的化困和信经济,但事实证明,境下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更需转型时期。面对这些挑战,理解我们首先要面对几十年来支撑国际秩序的全球支柱正在受到削弱的事实。
2001年的化困和信“9·11”事件,2003年的境下伊拉克危机,2011年的更需中东北非骚乱,2013年的理解萨赫勒危机,2014年的乌克兰、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危机……地缘政治危机成倍地增加,而面对这些危机,每一次国际社会都是在绝望中试图找到一个应对的方法。但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几乎每次都很难找到正确的答案。
我们已经看到俄乌冲突如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比如乌克兰的小麦出口受阻,国际粮食价格迅速上涨,不少国家发生粮食危机。这是一场新的意识形态模式的竞争。
此外,我们还面临着人口方面的挑战,到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会达到近100亿;严重的气候问题也让世界处于巨大压力之下;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数字化空间也被全球割据,我们面临着技术可能被有限的人群或有限的国家占为己有的风险;我们还看到过去几年里,民粹主义逐渐在欧洲兴起、冷战正在升温、金融债务或将成为国际社会最大的挑战之一……
“两个陷阱”和“战略三角”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国家始终是世界稳定的核心。
我们面临着一种新的国家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即“失效国家”,它是一种无法捍卫自身统一和稳定的国家形式。比如索马里这样的国家,就为无序创造了生长条件。举个例子,恐怖主义就非常容易在“失效国家”发展。
这也导致了全球治理面临危机。为了说明我们今天面临的风险,我想与大家分享“两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是一位希腊历史学家,他研究了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斗,特别是城邦时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强邦斯巴达,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较量。在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这位历史学家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较量时,这种挑战多数以战争告终。我真正想表达的是,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更应该谨小慎微,不要创造可能导致战争的情况,因为这将对所有人产生世界性的影响。
第二个陷阱,也就是所谓的 “金德尔伯格陷阱”,这是由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的。他认为,当我们处于权力更迭时,国际社会可能面临的风险之一就是缺乏领导力。当没有人有能力维持和监督国际社会秩序、承担起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责任时,世界就会陷入危机四起的险境。例如,有些人确实认为,乌克兰危机就是这种缺乏领导力的后果。美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国际事务中消失了,而其他国家也不想过多插手欧洲的问题。
在我看来,世界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欧洲、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战略三角”。他们是世界的三股重要力量,都经历了可观的发展,在处理和平与稳定的问题上也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而要振兴国际关系与秩序,离不开共同的改革以及跨国界的举措。
欧洲政治权力的平衡问题是一个关键因素。德国和法国的政策一直是努力争取欧洲更多的独立和战略自主权,但俄乌冲突可能会改变这一观点,使得欧洲更多地向美国靠拢,同时也给予了欧盟中每个与俄罗斯接壤的国家更严苛的责任。
随着这种碰撞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预见,俄罗斯将不可避免陷入危机,西方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对抗也将更加强烈。但同时可以看到,中国是这一困局中的一个“主要稳定支柱”,中国的历史性崛起也改变了全球治理格局。如果欧洲和中国能够向世界表明,通过对话,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和平解决方案,那么我认为我们将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需要强调的是,长期的沟通对话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动用武力、制裁或禁运等手段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更无休止之时。
人人都有责任提出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政治挑战,还是经济挑战,如果我们不迅速作出反应,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付出代价。如果想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就必须团结起来。我们看到,中国已经在努力,比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帮助中国企业获得长期的国际化发展,另外也实现了中国与世界包容性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愿景。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新的思想。这个答案不应只由国家来给出,当然还有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人、智库和高等院校。我们都有责任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创造明天的世界。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经常面临的问题是,无论是在欧洲直接投资还是合作,很多企业提出的项目只是通过金融的眼光和收益来评判好坏。事实上,一个好的项目不仅要有财务上的可行性,还应该有社会和文化的视角。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需要明确中国企业在海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对于有海外扩张计划的中国公司来说,首先,必须要了解当地的情况。比如,监管、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全球化的进程;其次,要保持透明和普惠,要本着共赢的原则,照顾到最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后,创造共同价值,让每个人都确信这是一个赢家策略。而要达成这样的策略,需要对话和沟通,比如与本土的合作伙伴表达和分享双方的想法和意愿。
在当下全球化遇到困境的时候,我们就更加需要推动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文中观点来自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DBA)课程部举办的“大师讲堂”中的主题演讲——《中国与地缘政治新秩序》,内容略有删减。)
相关文章:
- 金科股份:上半年净亏损14.36亿,正在引进战略投资
- 年内罚没1600万!重庆农商行涉“九宗罪” 新董事长履职不足半年
- 大众新任CEO:向电动汽车转型需要“正确节奏”,已制定计划重点关注在华发展等议题
- 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扩大至1.7%,哔哩哔哩跌7%小鹏汽车跌超5%
- 刘强东为“德邦兄弟”缴齐五险一金 快递公司人工成本高企
- 汕梅高速将改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
- 海关总署: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进口更多优质农食产品 回应国际社会合理关切
- 芯片大佬蒋尚义复出加盟!富士康母公司在下一步怎样的大棋
- 突发!俄第二大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死亡,公司称是“病重去世”,媒体却说是“坠亡”
- 线上订单翻倍增长,生鲜电商跨区抽调骑手保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