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孙金龙谈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有何深意?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孙金龙谈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金量”“含绿量”,有何深意?生态孙金深意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苑)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孙金龙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发表署名文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章提到,环境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部副部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龙谈绿量碳中和,提升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经济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发展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有何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含金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态孙金深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环境“含金量”“含绿量”,降低“含碳量”。部副部长
据初步核算,龙谈绿量2021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50.8%,提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成功启动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认为。
具体措施上,李高透露,生态环境部将坚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落实“十四五”碳强度下降目标任务。同时,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的正常生活。
稳妥有序地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是生态环境重点工作之一。生态环境部已经明确加快推进新的履约周期相关工作,持续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同时要在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理事张建红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做好2022年和2023年碳排放配额分配工作基础上,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比如建材、有色行业基础工作较好,有望优先纳入全国碳排放市场。
张建红分析称,下一步也会适时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比如纳入机构投资者,增加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增加交易品种,如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品,丰富碳市场产品,增加投资者的选择,也有助于提高碳市场活跃度;增加交易方式,如单向竞价、碳远期交易等,提升碳市场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针对环境问题,孙金龙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他认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这意味着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相关部门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E20环境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在大气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仍存挑战。“保持力度”的表态意味着环保督察力度、法治力度和治理力度将持续保持,不会松懈;同时,针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短板和不足,还将坚持问题导向,拓展治理范围,不断推动污染防治实现新突破。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中国上市公司ESG数据平台领跑者:每经-中财大绿金院“ESG行动派”今日上线
- 徽商银行原董事长戴荷娣被判12年,任富滇银行独董期间受贿超千万
- 连遭重拳!又一家,被立案侦查
- 央行等八部门:支持境外发起的私募基金试点通过QFLP投资境内科创企业股权
- 千亿金科股份12.5亿债务展期获通过 一度上演“股债双杀”
- 中国战队RNG五年三夺MSI总冠军 千亿电竞市场持续升温
- 摩根大通业绩骤降股价大跌,还想拿天价薪酬?投资者:坚决反对!CEO年薪高达2.3亿,竟在同行中最低?
- 币圈雷曼危机“连环爆”:FTX暴雷后,焦点转向“最大比特币基金”
- 法国核电短缺进一步拖慢欧洲弃用俄气的进程
- 一日之内,优质房企获数千亿元授信 专家:预计更多房企将获支持
- 和谐汽车11月22日斥资19.69万港元回购16.6万股
- A股上市公司数量破5000,“中字头”掀涨停潮!券商最新解读“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 俄外长:俄中关系达历史最高水平,两国关系不会针对任何人
- 今年已有近50城放松楼市限购 需求端宽松政策加速出台
- 汪小菲与大S隔空较劲,麻六记销量暴涨!他却突然退出?
- 北京金融局副局长赵维久:北京市北交所上市公司13家 城市排名全国第一
- 海南:扎实做好封关运作前期准备 在更大范围内试行“零关税”和“低税率”政策
- 小米集团-W三季度经调整净利约21.17亿元 环比增长1.7%
- 经合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3.1%放缓至2.2%